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让激情在奉献中升华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8-09-27浏览次数:337

――9499www威尼斯200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各院系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共建和谐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这个主题,于2008年7月初至8月底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整个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共组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效应调研团”、“青城山-都江堰灾后旅游及餐饮调研团”、“京徽剧实践调查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团队”、“兴农、新农”调研团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团”、“走进新农村实践小组”、“许村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调查小分队”、“义务家电维修队”、“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团队”、“农村阶层收支调查团队”、“福溪村茶园土壤土质情况调查小分队”、“屯溪周边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状况调查小分队”、“赴祁门科技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新安江源头科学考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祁门送文化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黟县宏村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等18个校级重点和特色团队。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在黄山市歙县、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屯溪区、淮北市、安庆市、六安市、江西景德镇、四川省都江堰青城山等地开展了灾后餐饮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新安江源头科学考察、水资源保护、新农村建设、民俗风情、家电维修,义务支教等题材多样、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广阔的调研和服务活动。受到当地政府、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的积极关注和广泛赞誉。
结合实际,精心组织
  经校领导批示,我校团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和研讨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并成立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各院系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校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和院系领导始终密切关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党委宣传部、团委负责人深入到实践基地指导实践活动、看望志愿者。
  经费投入方面。设立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充分保障各实践团队的活动经费不短缺、不转移、不折扣。
  组织发动方面。我校继续实行“校党委领导,校团委组织实施、院系分团委、团总支申报”的三级新型模式,充分调动各院系分团委、团总支、各班级团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鼓励、支持各院系分团委、团总支申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院系、各班级均组建了符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的调查团队、广大同学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自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基地和机制建设等方面。通过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在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村、祁门县历口镇湘东村、箬坑乡合得村、歙县许村、黟县深冲村、黟县西递宏村、南屏,歙县长陔乡韶坑村、休宁县黄村、岭南乡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13个,在文化遗产、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新农村建设规划、家电维修、外语翻译、义务支教、古建筑保护等8课题建设方面建立了稳定的长效机制。
 
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我校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个团队都是紧紧依托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选取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各团队的选题做到了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立意选题独特。
  重点团队建设方面:青城山――都江堰灾后旅游餐饮调研团队是5・12地震以后建立的,以灾后旅游、餐饮为调查方向,以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为调查落点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做好此次调研活动 ,2008年7月初团队在和指导老师邱慧沟通后,先后拜访了旅游学院专业老师程�H、金声琅、博士余向阳等,确立了以走访和问卷为主要调研方式,以都江堰市旅游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游客、都江堰当地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以相关各行业直、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各界支援情况、景区自救情况、游客消费心理变化为主要调查内容,以形成调研报告,研究重大灾害对旅游、餐饮的影响机制为主要调研目的的调研方案。作为安徽无数“三下乡”团队中特殊的一份子。此次调研活动中我团团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得到了都江堰市旅游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各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赴祁门送科技下乡团队”和“赴新安江源头科学考察团队”两个团队分别由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方乐金教授和党总支书记唐鑫生副教授带队,聘请了房江育博士后、汪小飞博士、黄松博士、徐圣友博士、王世强副教授、汪立祥副教授等多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担任全程指导老师,精心打造专家型团队,并取得黄山市林业局、市农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卫生局等部门的支持。在祁门县历口镇湘东村围绕农村实用技术需求、新农村环境建设、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举办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生物能源树种调查、新农村环境建设调查,并给当地留守儿童担任义务家教、筹集衣物等活动。“赴新安江源头科学考察团队”利用GPS等先进仪器设备实地测量,对新安江源头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野生动植物种群分布以及保护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考察期间,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高山密林,通过走访当地干部群众、采集标本,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加强新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他们还在在海拔1300米、东经117度45分408秒、北纬29度33分75秒处六股尖的山顶立了“新安江源头”标志的石碑。
   “京徽剧实践调查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团队”调查团队是针对目前整个黄山市(古徽州)地区目连戏的历史传承、生存现状等问题开展调查,团队在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黄立华副教授和副院长张小明和张孝进硕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对歙县韶坑、长标,祁门栗木、环砂、马山等七个村庄的目连戏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实地的深入剧团内部考察,收集文献资料、争取最大范围的寻访老艺人,以保证对调查地点的目连戏发展、传承、衰落等要素和相关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内容的真实性,并在历次活动的基础上对整个黄山市目连戏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各重要目连戏班建立了老艺人档案、从艺人员档案、文献资料保存档案、演出情况档案、经费来源档案,团队调研成果为黄山市乃至全国目连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文献参考价值。
 
成果丰硕,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安徽日报》、新华网、黄山市电视台、《黄山日报》、《黄山晨刊》、黄山交广、校报、校园网、黄山政务网、歙县政务网、绩溪政务网等近十家新闻媒体对我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介绍。各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串串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份份报告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
   “赴黟县宏村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其艺术系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成立了面向学生的美术组、音乐组、舞蹈组和手工制作组以及面向村民的交谊舞培训组。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实地指导下,在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许村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调查团队,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协助许村搞好文物普查工作,本次实践,为后续的研究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为许村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保护徽州古民居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兴农、新农” 调研团队走访黟县的深冲村及周边农村。对农村人民进行的问卷调查,咨询平时出游的情况,取得当地农民出游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并调查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特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变策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其品牌商业价值调研团通过问卷调查、观察、问询、走访等方式获得了有关遗产保护利用及品牌商业价值等方面的具有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大量一手资料。并通过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最后形成了科研论文,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屯溪周边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状况调查小分队团队对屯溪区重要水源、工业、生活排放水质等问题开展调查并向相关部门提供研究数据。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