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八】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9499www威尼斯积极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7-03浏览次数:714

  新形势下,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长期的办学中,9499www威尼斯立足地方,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发挥专业、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以服务黄山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推动学校自身的科学发展。通过服务地方,实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自身价值,赢得办学资源,开拓办学空间,增强办学活力,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路。

立足地方 规划学科专业建设
  9499www威尼斯成立之初,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黄山市提出的建设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建好生态园”的学科建设思路。
  围绕“打好黄山牌”,重点办好与旅游经济相关的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英语、烹饪工艺、烹饪与营养教育、艺术设计(含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学科群,切实为黄山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围绕“做好徽文章”,大力扶持与传承同徽州文化相关的汉语言文学、建筑学(含徽派建筑)、美术学(含新安画派)、烹饪工艺(含徽菜)、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专业学科群,以弘扬和传承徽州文化,使其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己任;围绕“建好生态园”,积极主动地发展与黄山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态学、林学、园林(含徽派园林)、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生物技术等实用性专业学科群,努力为保护好黄山这一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尽到我校的职责。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专业设置与布局的主要依据。近年来新增的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支持黄山市信息化建设;新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支撑现代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新增日语专业,增设旅游管理中韩班,适应地方建设对外交流需要;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组建应用化学研究所,支持黄山市企业发展的需要;世界遗产研究所和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成立则将在黄山市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学科专业建设更加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各院系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广泛交流,了解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同时通过对黄山市及周边县市的人才市场和企业的连续跟踪、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人才需求和企业需求情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探求学校科学发展之良策,校领导班子分组深入到黄山市三区四县开展调研,问需于地方政府与企业,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建设、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加强产学研结合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近年来,9499www威尼斯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承担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课题7项,并与其他高校合作,承担了 “黄山风景区生物多样性调研”项目,“安徽省(皖南片)物种资源调查”项目,“金头闭壳龟的栖息地调查与保护”项目以及“黄山机场鸟情调查”等项目。这些项目立足于解决工作生产一线问题,加强产学研结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做好产学研课题申报,一对一对接帮扶企业。一方面积极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厅组织的各类产学研项目的对接与课题申报,如胡善风教授先后主持的“齐云山旅游开发规划”和“徽杭高速公路徽州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成果成为政府和企业进行旅游规划的重要参考;唐鑫生教授主持的省教育厅重点产学研项目“中华大蟾蜍在皖南茶园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和回收加工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解决重大问题;汪小飞副教授主持的黄山市重点课题“黄山耐寒耐荫室内观赏植物资源选育与推广”与园林企业合作,力求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具体生产实践中,以提高企业生产力。
  另一方面,多方争取横向产学研项目研究,以产学研项目研究为纽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房江育教授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合作,主持的子项目“基于土壤微生物角度的茶园土壤退化成因及防治与修复技术”,着眼于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研究茶园土壤退化(土壤酸化、土壤肥力衰减)的成因及防治与修复技术,最终将通过研制出能够修复茶园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复合菌剂,而提高茶叶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建筑系汪斌副教授率领的教师团队,通过多个建筑设计项目的设计与研究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艺术系张忠平老师先后参与黄山旅游节策划及节徽设计、黄山紫滕茶馆、华山宾馆等项目的艺术设计与指导,陈尚勇老师先后参与黄山市世纪广场世纪虹城市雕塑工程、新安江大桥徽州文化浮雕护栏工程、黄山七茶馆装潢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制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校林学专家方乐金教授主持研究的“毛竹实生苗造林及配套培育技术研究”和以第一责任人参与的“枫香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其成果已成为我省皖南山区、大别山山区大规模发展毛竹造林的重要技术保障,均获得黄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徐圣友副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新安江(黄山段)水体磷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为黄山市生态环境保护中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基础。此外,学校教师还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方红霞教授带领应用化学研究所近年来主要开展天然高分子材料的高值化以及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积极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一种高性能快干聚真空镀铝膜烘漆的制备及其应用”转让黄山永佳集团;以成果注入形式与黄山永新合作申报了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增强型超高阻隔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而另一项目成果“高性能环保型木质素基酚醛胶”已申请国家专利,并通过“金桥工程”在黄山金竹人造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等。
  三是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为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学校一直鼓励专家、教授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大潮中。如化学系教师主动联系黄山市天马纺织厂,得知该厂投入20多万资金自备深水井一口,但井水含有过量的铁和锰,无法用于生产。本着节约和环保的理念,他们因地制宜,对“深井水除铁除锰技术研究”进行立项,采用低成本低投入的方法,提出除铁除锰工艺模型,并进行试验,为纺织厂提供了技术参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学院应邀为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就进一步恢复和发展该村乡村休闲旅游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生环学院应邀先后为龙源谷旅游景区和三溪旅游景区进行生态考察,对沿线植物进行鉴定挂牌,并提出建设和发展规划;经济管理学院与屯溪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社区共建协议,将根据屯溪区社区建设与管理需求,以第三方和学术研究者身份参与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整合区域资源、加强9499www威尼斯科研与区域各级政府的联系,实现各区域 “产学研”合作,学校发起组织了区域旅游科研发展研讨会,邀请黄山市三区四县以及婺源县、绩溪县旅游委员会的负责人齐聚9499www威尼斯,与会人员讨论通过并最终形成了《区域旅游发展宣言》。
  此外,近年来,学校多名教授、博士被聘为黄山市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征占用林地评审专家、环境项目评审专家、动物物种鉴定专家、企业技术顾问。学校还参与了市里许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调研论证工作。随着以教授、博士为骨干力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对应用科研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必将对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挥人才智力优势 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
  学校依托丰富的人文社科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保护,为地方提供政策、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教育培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学校秉承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资源,将徽州文化研究、宣传和保护作为一种历史责任,在资料建设、阵地建设、团队建设、学术交流、项目研究等方面构筑了黄山市徽州文化整理、研究和传播主阵地。 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校共投入100多万元收集徽州文书等计80000份,徽州家谱近400部,为全国收集徽州文书最多的单位之一;成功申报了多项徽州文化研究,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立项5项,省政府立项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2007年8月中旬,我校徽学专家方利山致函温家宝总理,呼吁加强徽文化保护,陈述成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温总理很快就此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时任省长王金山也作出了专门批示。黄山市为落实总理批示,随后安排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规划、论证等一系列工作。2008年1月,跨皖赣两省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宣布成立,标志着徽州文化保护利用进入一个新阶段。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充沛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设备资源等,为地方提供决策咨询和教育培训,为组织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提供援助和方便等。如学校与黄山市联合举办首期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班;旅游学院常年帮助黄山市旅游企业和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帮助旅游企业进行景区景点和宾馆饭店的标准认证;体育系教师受聘担任黄山市教练员岗前培训授课工作;建筑系与市建委共同举办工程造价培训班。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同一首歌•走进黄山”大型演唱晚会、黄山市建市20周年庆祝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奥运火炬黄山站传递、黄山国际旅游节徽文化节等多项大型活动的观众组织、会场安排、志愿者服务等任务。学校图书馆还成为黄山市文化大市建设的要素之一,徽州文化资料中心已成为黄山市徽州文化资料数量集中的场所,学校生物标本室已成为黄山市最齐全的动植物物种展示中心。
  学校参与或主办有关黄山市文化大市建设方面的咨询会、论证会、研讨会,扎实推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影响和参与文化大市建设。学校确立了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响应黄山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战略,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和领域。同时,积极参与和承担黄山市与法国孔泰大区、韩国大邱广域市的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协助黄山市许多外事接待与交流,为黄山市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学校还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服务社会发展,传播社会文明。如文学院组建“文化遗产调查”小组,深入歙县韶坑、长标、祁门、休宁等地拜访老艺人,收集资料,对目连戏恢复抢救性演出,调研报告《祁门马山目连戏现状调查》在安徽省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师范生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大手牵小手”与义务支教活动,与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屯溪区黎阳小学、大位小学等学校结对,志愿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外辅导、课外活动设计与帮扶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园林协会、环保协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法学社等社团多次在黄山市开展环保和法制宣传等活动;信息工程学院家电维修队不定期地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服务;在“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中,数学系小分队深入相关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开展实践与调研,为企业发展进言献策; “徽州传统村落” 调查小分队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小分队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开展调查实践活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