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九】艺术系:面向市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11-24浏览次数:171

  从2004年4月建系之初的一个专科专业发展到横跨美术、设计、音乐、动画4个本科专业,学生由60几个发展到1000多人,教职工由16人发展到50多人,艺术系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经过了跨越式的发展。五年来,艺术系以致力于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面向市场,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谋求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特色工艺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以赛带练,探索出一种新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连续5年实现了100%的高就业率。
 
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培养方案
  从建系伊始,艺术系就注意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五年来,立足于社会发展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艺术系不断进行专业机构调整,先后设置了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动画4个本科专业。
  为详细了解市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艺术类课程调整的建议,艺术系先后赴上海、合肥、安庆等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毕业生就业市场考察与调研,走访毕业生,收集用人信息,采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艺术系于2008年秋季将原美术学专业改为师范类;将艺术设计专业分成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三个方向,以适应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对口需要;同时,调整音乐学培养方案,使音乐学不仅仅局限于师范教育本身,拓宽其专业领域,在电子音乐制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条件,以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过程。针对过去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参照国内同类院校培养方案制定,缺少地域特色,难以适应市场对艺术类人才多样化和创新性的要求,艺术系正在酝酿修订各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主任及全系教师经过多次讨论已初步达成共识,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围绕学校科学发展主题,依托地域优势,紧扣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战略,聘请民间各类工艺美术大师,引进和利用本土人力资源;在保留传统专业精粹课程的基础上,加强美术学专业和市场的接轨,利用陶艺、徽州三雕等技能,培养应用型的工艺美术人才;加强设计专业对徽文化的吸纳,使设计专业的发展朝着特色鲜明的方向发展;在强化音乐师范类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电子音乐制作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
依托地域优势 打造专业特色
  徽州,以其山清水秀著称于世。这里曾诞生过在中国画坛独放异彩的新安画派;涌现出诸如渐江、虚谷、黄慎、汪采白、黄宾虹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著名画家;孕育过徽派民间“四雕”和文房四宝;坐落着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民居……时至今日,她仍以其如画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为他们带来无穷的创造动力和灵感。
  坐落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艺术系拥有培养艺术人才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如何从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将传统徽文化的技艺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提升自身能力转化的同时,切实增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应用型艺术人才,是艺术系在办学中孜孜以求的问题。
  为了真正实现培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应用型艺术人才的目标,引进和利用徽州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增强办学特色,艺术系深入地方企业调研,先后赴黄山知铭工艺品厂、徽州区竹艺轩有限公司、“古徽风”仿古家具厂、徽州文化园等企业,寻找校企合作空间,开拓办学思路。
  为寻求高校美术教育与地方特色工艺相结合的新思路,艺术系前往徽州区、歙县等地,走访民间竹、木雕工艺美术师,并与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传承人”洪建华就竹雕工艺如何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竹雕工作室及材料的配置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随后,洪建华应邀回访艺术系,双方就徽州民间工艺课程等事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艺术系为洪建华提供来该系观摩、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洪建华则受聘为艺术系学生授课。通过合作,双方在艺术殿堂里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传统民间工艺的优势互补,把徽派竹刻工艺传承下去、推广开来。
建立工作室 提升动手能力
  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模式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注重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的训练。为了加强各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合师资力量,构建工作室,使其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第二课堂。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企业的目标。
  建系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艺术系已先后建成艺术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图形图像工作室、环艺材料展示与施工工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陶艺雕塑工作室、电子音乐制作工作室等8个工作室。其中艺术设计、摄影、图形图像工作室的建成和启用在实际操作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为设计专业进一步实施视觉传达、环艺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电子音乐工作室和电钢琴教室的建成,则分别填补了我校计算机音乐教学的空白,在授课方式上突破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现场教学质量,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成本;陶艺工作室采用与景德镇万胜陶艺有限公司合作方式建设,对方投资约50万元,配备了瓷窑和泥机等设施,解决了美术学专业雕塑、壁画和艺术设计装饰图案等课程的教学设施问题,为美术专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拓展了广阔的创作、实践平台。学生创作的作品经过施釉烧成艺术品,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工作室一方面承接艺术设计、美术学、音乐学、动画等专业的实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在提高广大学生专业素养、动手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还为专业教师开展艺术设计、美术创作和电子音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艺术系各专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作了有效的探索。
  为给学生提供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除了搭建以工作室为主要载体的校内实践平台外,艺术系还积极与学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在南屏、宏村、屏山、婺源、瑶里等地签约7个写生基地,与当代传播有限公司、银鼎传媒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大禹装饰设计中心等三家公司签订就业实习协议,与黄山学校签订音乐专业学生实习协议,建立艺术系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在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的同时,艺术系还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举办在校生优秀作品展、本科生毕业设计和创作展、音乐学生毕业音乐会以及各年级各专业写生作业展、采风展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其动手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以赛代练  培养创新能力
  艺术系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积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科技竞赛,以赛带学,以赛带练。通过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艺术系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繁获奖,获奖层次高、面广。参赛学生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的优秀学子同台竞技,得到了很好地锻炼。据统计,2004年以来,艺术系学生入围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60余项,其中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2项;2007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入围奖6项;2009第七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优秀奖2项,入围奖1项;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项;“吉斯杯”“新鲁班”第三届家具设计大赛入围奖2项;大学生广告学院奖银奖1项,入围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安徽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2项;“可爱的安徽”地方音乐展演二等奖1项等。
  目前,艺术系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竞赛促进体系,如出台学生竞赛奖励相关政策,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进行二次分配的细则之一,为学生参赛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教研室、专业教师齐抓共管,赛前周密组织、精心指导,将学生的竞赛状态调整到最佳;比赛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平常心参赛,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赛出水平;赛后及时交流参赛心得,总结比赛经验。
  在现行的就业形势下,许多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学生在赛事和参与实际案例方面的成绩。通过参加各级别的大赛,艺术系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知名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其中更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作品曾参加全国第18届版画展的04级美术学毕业生朱蕾蕾、杨丽、汤玉文与董君等9名同学一起自发组建了0757艺术工作室,下设版画创作部、美术培训部、设计部。其版画作品先后参加韩国现代国立美术馆邀请展、安徽省黄山魂“新徽派”版画全国巡回展等,在黄山市美术界及安徽省版画界已小有影响;其设计部先后为黄山市多家中大型企业设计相应项目,初步得到客户们的赞同和信赖。这一切同艺术系以竞赛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回首过去,艺术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他们豪情满怀。蓬勃发展中的艺术系将从扩大外延转向提升内涵,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服务地方,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之路;进一步挖掘本土艺术资源,从周边聘请更多民间工艺大师,把艺术系打造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综合实力较强的应用性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XML 地图